心流logo

屠呦呦:从古籍寻获抗疟良方

抗疟疾研究的历史背景

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抗疟药物氯喹逐渐失效,全球疟疾防治面临严峻挑战。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员,屠呦呦带领团队参与了"523项目",开展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她从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启发,通过创新的提取方法发现了青蒿素。这一突破不仅推动了全球疟疾防治,也为现代中医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523项目"的启动与发展

1967年,代号为"523"的全国性科研项目正式启动。这一项目由国家科委和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共同组织,旨在开发新型抗疟药物。全国各地的研究机构,包括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医药研究院、科学院及地方中药研究所都积极投入研究工作。

古籍启发与科研突破

1969年,屠呦呦在研读《肘后备急方》时发现了关键线索。古籍中记载的青蒿提取方法为"绞取汁,尽服之",这启发她采用低温提取工艺。经过系统研究,研究团队在1971年10月4日成功提取出了具有显著抗疟效果的青蒿素。

青蒿素的临床验证

为确保药物安全性,研究团队成员率先进行人体试验。随后在海南开展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青蒿素对疟疾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这一发现为全球疟疾防治提供了新的有效药物。

国际认可与荣誉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认可。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2015年又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科学家。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标准抗疟疾治疗方案。

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影响

青蒿素的发现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重要范例。这一成功经验展示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巨大潜力,推动了中医药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深化。如今,中医药在多个重大疾病研究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解决全球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